毛澤東的詩文是矗立在華夏文明寶庫中的一座歷史豐碑,毛澤東的詩文,寄托著他的宏偉志向,包容著他的情感空間,承載著他的博大思想。毛澤東的詩文,為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所喜愛,是留給中華民族的巨大的精神財富,啟迪后人,激勵來者。中央辦公廳電子科技學院姬瑞環教授對毛澤東的寫作藝術進行了深入研究,撰成《向毛澤東學寫作》一書,從立意、結構、語言、修辭、邏輯、思維等六個方面對毛澤東的寫作藝術進行了分析和鑒賞,并結合現代寫作的實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對于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提煉主題,是文章的硬功夫。在《向毛澤東學寫作》中,姬瑞環教授認為,文章主題的優劣,是決定文章整體質量及其得失成敗的關鍵,從古至今倍受人們重視,人們將主題說成文章的“靈魂”。毛澤東文章提煉主題的方法很多,可以說是“千淘萬漉煉主題”,這里介紹偉人提煉主題的方法之一:從質樸的材料中巧定主題,請大家結合毛澤東原文,認真學習。
姬瑞環教授認為,寓巧于拙,大智若愚,從質樸的材料中巧妙確定文章主題,是毛澤東的本事。
在中國,“愚公移山”的寓言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一則寓言能有如此廣泛的影響,與毛澤東的文章密不可分。1945年6月11日,他在中共七大上所致的閉幕詞中引用了“愚公移山”的寓言。他還以“愚公移山”作為閉幕詞的標題,這種做法在中共歷屆代表大會的文件中絕無僅有。
中共七大是具有里程碑性質的一次盛會。毛澤東所致的開幕詞《兩個中國之命運》所做的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和閉幕詞《愚公移山》是載入中共歷史的三篇重要文獻。其中,《愚公移山》一文,語言生動,簡短精悍,寓莊于諧,氣魄宏偉,富有強烈的感染力,是毛澤東文章中的杰作。
《愚公移山》主題很突出,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全國人民,打敗日本帝國主義,推翻封建勢力,建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這與七大通過的黨的路線的內容基本一致。更值得指出的是,這個主題的提煉和概括,是毛澤東運用形象思維的結果。他極其巧妙地借助我國古代寓言,說明黨所面臨的重大歷史任務,使古代文化遺產的精華與文章的主題思想結合得天衣無縫。在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信心,爭取革命勝利時,毛澤東別具匠心,講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中國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華北,名叫北山愚公。他家門南面有兩座大山擋住出路,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愚公下決心率領兒子們要用鋤頭挖去這兩座大山。有個叫智叟的老頭子看了譏笑道:這樣干未免太愚蠢了,你們父子數人要挖掉這樣兩座大山完全不可能。愚公回答說:我死了以后有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卻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少一點,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駁了智叟的錯誤思想,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他就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
毛澤東把愚公移山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趣味橫生。難道毛澤東就是為了給代表們講故事嗎?絕不是。這是他精心設計的文章內容。他要借這則質樸的寓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引出一個重大的文章主題,這或許可以叫做“借題發揮”吧。講完寓言故事,他意味深長地指出:
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么挖不平的呢?
這正是毛澤東講寓言故事的用意所在:他要鼓舞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斗志,同心同德,以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把中國引光明的前途。
毛澤東決不用干巴巴幾條筋式的政治說教方式表達主題,而是大動了一番心智。他憑借淵博的學識、睿智的思想和超凡的領袖氣質,把向全黨和全國人民發出的政治動員令,與“愚公移山”的寓言本質和諧完美地統一起來,這就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和感染力。他從通俗質樸的材料中,概括和提煉重大主題;用鮮活典雅的語言表達主題。這從表面看來比較愚笨,似無技巧可言,實則寓巧于拙,富有智慧。試想,從該文發表后,有多少中國人從這篇政治文獻中受到啟迪和教益啊!難道還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嗎?
附:《愚公移山》原文
愚公移山
毛澤東
(一九四五年六月十一日)
我們開了一個很好的大會。我們做了三件事:第一,決定了黨的路線,這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第二,通過了新的黨章。第三,選舉了黨的領導機關——中央委員會。今后的任務就是領導全黨實現黨的路線。我們開了一個勝利的大會,一個團結的大會。代表們對三個報告⑴發表了很好的意見。許多同志作了自我批評,從團結的目標出發,經過自我批評,達到了團結。這次大會是團結的模范,是自我批評的模范,又是黨內民主的模范。
大會閉幕以后,很多同志將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去,將要分赴各個戰場。同志們到各地去,要宣傳大會的路線,并經過全黨同志向人民作廣泛的解釋。
我們宣傳大會的路線,就是要使全黨和全國人民建立起一個信心,即革命一定要勝利。首先要使先鋒隊覺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但這還不夠,還必須使全國廣大人民群眾覺悟,甘心情愿和我們一起奮斗,去爭取勝利。要使全國人民有這樣的信心:中國是中國人民的,不是反動派的。中國古代有個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說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華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門南面有兩座大山擋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決心率領他的兒子們要用鋤頭挖去這兩座大山。有個老頭子名叫智叟的看了發笑,說是你們這樣干未免太愚蠢了,你們父子數人要挖掉這樣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說: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卻是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會少一點,為什么挖不平呢?愚公批駁了智叟的錯誤思想,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他就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⑵。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昨天有兩個美國人要回美國去,我對他們講了,美國政府要破壞我們,這是不允許的。我們反對美國政府扶蔣反共的政策。但是我們第一要把美國人民和他們的政府相區別,第二要把美國政府中決定政策的人們和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員相區別。我對這兩個美國人說:告訴你們美國政府中決定政策的人們,我們解放區禁止你們到那里去,因為你們的政策是扶蔣反共,我們不放心。假如你們是為了打日本,要到解放區是可以去的,但要訂一個條約。倘若你們偷偷摸摸到處亂跑,那是不許可的。赫爾利已經公開宣言不同中國共產黨合作⑶,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到我們解放區去亂跑呢?
美國政府的扶蔣反共政策,說明了美國反動派的猖狂。但是一切中外反動派的阻止中國人民勝利的企圖,都是注定要失敗的。現在的世界潮流,民主是主流,反民主的反動只是一股逆流。目前反動的逆流企圖壓倒民族獨立和人民民主的主流,但反動的逆流終究不會變為主流。現在依然如斯大林很早就說過的一樣,舊世界有三個大矛盾:第一個是帝國主義國家中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第二個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第三個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帝國主義宗主國之間的矛盾⑷。這三種矛盾不但依然存在,而且發展得更尖銳了,更擴大了。由于這些矛盾的存在和發展,所以雖有反蘇反共反民主的逆流存在,但是這種反動逆流總有一天會要被克服下去。
現在中國正在開著兩個大會,一個是國民黨的第六次代表大會,一個是共產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兩個大會有完全不同的目的:一個要消滅共產黨和中國民主勢力,把中國引向黑暗;一個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和它的走狗中國封建勢力,建設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把中國引向光明。這兩條路線在互相斗爭著。我們堅決相信,中國人民將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大會的路線的領導之下,得到完全的勝利,而國民黨的反革命路線必然要失敗。
注 釋
〔1〕指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所作的政治報告、朱德所作的軍事報告和劉少奇所作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
〔2〕愚公移山的故事,見《列子·湯問》。原文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蛾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3〕赫爾利(1883——1963),美國共和黨人。他在1944年11月底被任命為美國駐中國大使,因支持蔣介石的反共政策而受到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于1945年11月被迫宣布離職。一1945年4月2日他在華盛頓國務院記者招待會上的談話中,公開宣言不同中國共產黨合作。參見本卷《赫爾利和蔣介石的雙簧已經破產》和《評赫爾利政策的危險》。
〔4〕 參見斯大林《論列寧主義基礎》第一部分《列寧主義的歷史根源》(《斯大林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86—187頁)。